光学镊子使用光来固定三维空间中小至一个原子的微观粒子。光学镊子(也称光镊)的基本原理是光和被固定的物体之间的动量转移。类似于水会对阻挡水流的大坝产生一个压力,光推动并吸引着使光弯曲的物体。这种所谓的光学力可以被设计成指向空间的某一点,在那一点上的物体会受到光的压力作用而被固定住,达到“被钳住”的效果。因此光镊又被称之为光阱。
事实上,到目前为止,光学诱捕技术已经获得了两个诺贝尔奖,一个是1997年因保持和冷却单原子而获得的,另一个是2018年因为生物学家提供了研究单一生物大分子(如DNA和蛋白质)的工具而获得。
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庞元杰教授领导的研究人员对纤维光镊(FOTs)很感兴趣。这种基于光纤的光学捕集器通过用单根或多根光纤操纵光和粒子。纤维光镊消除了对传统的、笨重的光学附件的要求,如显微镜、透镜和镜子,同时又继承了光纤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健性。然而,使用FOTs诱捕10纳米直径的纳米颗粒(NPs)仍然具有挑战性。在这项研究中,庞元杰研究组建立了一个同轴波导模型,它在光学系统中工作,并支持横向电磁(TEM)模式来诱捕NP。波导前端的单个NPs打破了TEM-like引导模式的对称性,导致远场的高传输效率,从而强烈地改变了光动量并诱发了对粒子的大规模反向作用。
研究人员通过有限差分时域(FDTD)模拟证明,这种FOT允许在低功率下捕获单个10纳米直径的NPs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