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9日,天文学家观测到一个8.6亿光年之外的星系发出的闪光。它的来源是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,质量大约是太阳的5000万倍。
这个黑洞通常很安静,但在那时,它突然醒来,吞噬了一颗路过的恒星,这一罕见的情况被称为潮汐破坏事件。当恒星碎片落向黑洞时,巨大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。
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观测到了这一标记为AT2018fyk的事件。令他们惊讶的是,这颗超大质量黑洞吞噬恒星时,它表现得和那些小得多、质量和恒星相似的黑洞差不多。
研究发表在《天体物理学杂志》上,标题为“Rapid Accretion State Transitions following the Tidal Disruption Event AT2018fyk”(AT2018fyk潮汐破坏事件后的快速吸积态转变)。
如果质量约为太阳10倍的小恒星质量黑洞发光,通常意味着某颗伴星的物质正在被吞噬。
这种辐射的爆发引发了黑洞周围区域的特殊演化。当恒星物质被吸进黑洞时,黑洞从静止状态过渡到由吸积盘控制的“软”阶段。随着物质流入量的下降,它再次过渡到一个“硬”阶段,由黑洞冕接管。黑洞最终会回到稳定的静止状态,整个吸积周期可以持续几周到几个月。
几十年来,物理学家在多个恒星质量的黑洞中观察到这种特征的吸积周期。
但对于超大质量的黑洞,人们认为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捕捉到,因为这些庞然大物通常都是在星系中心区域缓慢地吸食气体。
今天发表在《天体物理学杂志》上的研究结果表明,吸积作用,即黑洞在消耗物质时的演化方式,与黑洞的大小无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