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侏罗纪公园》是否有可能成真?
现实问题:DNA难以被保存在琥珀中——在最佳条件下,科学家估计,DNA仍会在150万年内完全降解。
灭绝恐龙的小行星在6500万年前莅临地球,所以数千万年里,恐怕难有DNA被保存到现在。
但这并不是说古生物学家的观点完全一致。
中国科学院的古生物学家阿里达·巴耶勒(Alida Bailleul)告诉《科学快报》:“建造现实世界里的侏罗纪公园,那不是科学工作。但获取恐龙的DNA,未必全无可能。”
在她宣称可能在恐龙Hypacrosaurus样本中发现了部分完整的DNA之后,巴耶勒已成为古生物学领域的焦点。
2013年,在永久冻土中700000年前的古代马化石里,曾发现了有史以来最古老的DNA。
然后,在今年早些时候,科学家宣布他们已对120万年前的猛犸牙里残余物进行了DNA测序。
DNA非常脆弱,半衰期为521年——这意味着每经过521年,其分子主链中的一半化学键断裂。
研究人员说,在自然条件下,最后的化学键将在680万年后断裂,但其实一百万年后,我们可能就无法从DNA中阅读到任何东西。
所以,对巴耶勒团队最近的发现,整个科学界投来的目光既兴奋又带着怀疑的审视。
在分析白垩纪晚期的称为亚冠龙的小型恐龙时,他们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软骨。在软骨内部,他们又发现了细胞状结构,其中包括类似于DNA的物质。
“我们分离了恐龙的一些细胞,并用DNA染色剂对其进行了染色。在恐龙细胞内部,似乎还有一些与DNA染色发生反应的物质。”
只有一个问题:恐龙化石已有7000多万年的历史。
因此,这一发现在古生物学界引起了一些争议,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样品太老了,无法验出真正的恐龙DNA,其结果可能反映了样品中某种形式的现代污染。
不幸的是,我们无法重复检验。当处理极少量的潜在DNA时,科学家使用的方法具有破坏性——意味着在分析时会破坏样品。
“那必须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目标,否则我们可能会浪费掉最珍贵的样本。”
尽管其他研究人员对此表示怀疑,巴耶勒仍然认为那是真正的恐龙DNA,而非污染。
古生物学界期待化学工具的进步,可以使我们在未来从极微量样本中复制出大量DNA片段,好供科学界分析和研究。